成人,孩子,酒精,毛巾,并不
提問: 發燒40容易燒壞腦子嗎 問題補充: 我的寶寶剛好五個月,前天發熱到40度,并且在38.4度時有抽筋現象,口青唇紫,手腳抽筋,很嚇人,一兩分鐘,現已恢復正常也退燒了.這幾天不愛出聲了,我想問問是不是燒壞大腦了,看見人也笑,手腳動得也可以.全身長象痱子一樣的東西,是不是我吃龍眼太多了,請大家幫幫出出主意以后該注意什么.謝謝了!
医师解答: 認識嬰幼兒發燒

人體下視丘有體溫調節中樞,其作用如同冷暖氣機中央控制系統的溫度。根據這個設定溫度,恒溫動物會動作產熱及散熱作用來維持體溫的恒定。就像冷暖氣機的恒溫微調,透過電腦的感應和操控,保持溫度在某個范圍內。

嬰幼兒體溫有幾個特點與成人不同:

1、嬰幼兒設定溫度比成人高

所以父母親以手觸感溫的方式來探知孩子是否發燒并不可靠。嬰幼兒中心體溫大約攝氏37.5度,上下變動一度左右;較大兒童和成人體溫36.8度,上下變動0.5度。

2、嬰幼兒的體表面積相對于體重比成人大

所以嬰幼兒容易散熱,當外界溫度降低,如果沒有保暖,他會比成人更怕冷。

3、嬰幼兒肌肉組織少

嬰幼兒產熱能力較差,很難像成人覺得寒冷就發抖,借著肌肉顫動收縮產生能量來維持體溫。

4、嬰幼兒血液循環受環境溫度影響較成人大

所以天氣熱時,他會滿臉通紅;天氣冷時,他會手腳冰冷,嘴唇青紫。

以上四個特點,使得嬰幼兒體溫變動幅度比成人劇烈,但是自然界也有相對的因應保護措施,例如孩童比大人耐燒,可能發燒到40攝氏度還活動如常,成人往往到39攝氏度就頭痛欲裂,甚至胡言亂語。

發燒會不會燒壞腦袋

發燒不治療,會不會體溫不斷上升,沒有止境“燒爆”呢?放心,不會的。人類體溫的上限約在41.6攝氏度,除非脫水或關在密閉的汽車當中,否則體溫自然到頂點就停止。因此發燒本身不會燒壞腦子或者致使,造成大腦操作的原因是潛藏在發燒背后的病因,而不是發燒這個癥狀。

發燒的病理機轉

最常引起發燒的原因是感染癥,不論是病毒、細菌或微生物,當它侵入人體,激發免疫系統放出“熱素”時,就會影響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,將設定溫度提高,于是體溫超出正常范圍,稱為“發燒”。當服用退燒藥,將設定溫度降下來,體溫逐漸回復正常,稱為“退燒”。

退燒的重點在于降低“設定溫度”

了解發燒病理的重點,關鍵在于“設定溫度”的觀念。如果設定溫度不改變,生理反應一向趨向于達到設定溫度為目標。比方說,病原侵入,設定溫度升到39攝氏度,這時用冷水擦澡企圖散熱來退燒,不但無效,反而讓孩子發抖寒顫,非常痛苦,因為設定溫度若不改變,散熱的同時,身體仍然會發動產熱作用來達到目標體溫。所以,必須先用退燒藥物,降低設定溫度,這時再輔助物理散熱,體溫才會真正降下來。

發燒時應多穿衣服或少穿衣服嗎

許多父母爭論究竟發燒時應該多穿衣服免得發抖,還是脫掉衣服幫助散熱,答案是,加減衣服要配合發燒的過程。當設定溫度提高、體溫開始上升,孩子會覺得冷,此時應添加長袖透氣的薄衫,同時可以給予退燒藥。服藥半小時之后,藥效開始發揮,設定溫度被調低了,身體開始散熱反應,孩子會冒汗感覺熱,此時就應減少穿衣物,或者采用溫水拭浴幫助退燒。

發燒不是生病的唯一指標

發燒是一項明顯易察的癥狀,它提醒我們,身體發生異狀況了!但是它不是疾病唯一指標,所以不能單靠發燒到多高、燒了多久,來是否嚴重感染。通常還要參考幾項因素;年齡、活潑程度、進食狀況、身體檢查和體液檢驗。

年齡、活動力、進食狀況要考慮

年齡越小、活力不好、進食減少,都是危險因素,所以如前述三個月大的貝貝,雖然是短暫的發燒,仍然可能是嚴重的感染,必須驗血,確認細菌,是否散布到血液中,造成敗血癥,不能掉以輕心。相對地年齡超過六個月,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統已經逐漸茁出,一般的病毒例如感冒、幼兒急疹,雖然也會引起發燒,但通常斷斷續續不超過三天,燒的程度也并不太高,期間孩子仍然活潑、能吃能玩,這類發燒只要給予退燒藥,追蹤觀察即可。

觀察是否有“急性病容”

兩歲以下的嬰兒,抵抗病原的能力比兒童和成人差,體溫調節也不穩。新生嬰兒發生感染時,有時并不發燒,而是體溫忽高忽低,這時觀察他的呼吸、膚色、肌肉張力,都能幫助判斷是否有嚴重感染。身體檢查時,醫生會看孩子是否有急性病容,意指孩子煩躁不安或昏睡無力,沒有精神、臉色蒼白、氣色不佳,這樣的病童,病情通常比較嚴重。

實驗室檢驗能找出病原

實驗室的檢驗也能幫助論斷。驗血看白血球增高到什么程度,驗尿看有否尿路感染,甚至作血液培養,腦脊髓液檢查,都是找出病原的方法
如何自行幫寶寶退燒?

  當寶寶體溫達上述的發燒溫度時,使用以下溫和的退燒方法可讓寶寶舒服一些:  

  1.冷敷法:這個方法簡便易行,用冷毛巾敷在前額,毛巾變熱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。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較用冷毛巾敷前額要好。

  2.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:將寶寶衣物解開,用溫水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,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,將體氣散出;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,也會吸收體熱。

  每次泡澡約10~15分鐘,約4~6小時一次。

  3.溫酒精拭浴:酒精擦浴將70%酒精兌自來水1/1,或75%酒精兌水1/2,亦可用二鍋頭酒兌水1/4,放在一個小碗中。擦浴時將門窗關好,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,擦患兒手心、腳心、腋窩和上臂內側、前胸和大腿根部。稀釋后的水溫約為37~40℃,再擦拭四肢及背部;若直接用酒精擦拭,會讓小朋友覺得很冷,很不舒服,甚至抽搐。

  擦拭后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,等5~10分鐘,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,體內的血液循環到了身體表面,又使皮膚變熱時,就可以再重復第二次,如此重復三次左右,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。由于退燒速度較快,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,且超過40℃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。

  4.以涼毛巾擦拭:用稍涼的毛巾在額頭、臉上擦拭。

  5.多喝水:有助發汗,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,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。

  6.使用冷水枕:肛溫38℃以上可使用冷水枕,乃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。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,冷度也不會太冷,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。

  但是不建議用于6個月以下的嬰兒,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,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。

  7.適當增減衣物: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,則表示需要溫熱,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;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,則表示需要散熱,可以少穿點衣物。

  第6,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?

  退燒藥的種類很多,一般都在體溫達攝氏38.5℃以上時才開始服用,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~6小時。退燒藥包含水劑、錠劑、栓劑和針劑:

  1.水劑:較溫和而安全,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漿及Ibuprofen糖漿。

  2.錠劑: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也很好,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,例如:水痘或流感,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發“雷氏癥候群”,因此目前幾乎不再使用。普拿疼這類退燒藥錠劑,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問題,一般安全劑量是每公斤體重每日不可超過150毫克。

  3.栓劑:用來塞肛門,由直腸吸收,效果快速,當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,非常方便,但使用次數要少,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,使體溫降太快,或是反復刺激肛門,造成腹瀉,過度使用栓劑也有引發胃潰瘍的案例。

  4.針劑: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方法,有的孩子甚至會過敏休克。然而目前并沒有針對退燒針所作的過敏試驗,因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燒藥(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)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(如嚴重腹瀉),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燒,最后一步才會考慮打退燒針。

  第7,發燒會燒壞腦袋嗎?

  寶寶一發燒,父母之所以急,不外乎是存在一個傳統觀念,認為孩子發燒會燒壞腦子。其實,發高燒本身是不會使“腦筋變壞,智能變差”的,以往有這樣的誤解,是因為人們對發高燒背后的原因沒有區分清楚。

  其實,只有腦炎、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,而非發燒把人燒笨,燒聾了。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,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℃,父母不必過于驚慌。

  根據統計,不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發燒,體溫很少超過41℃,如果超過這個溫度,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癥的可能比較高,應特別警惕。至于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是41.6℃,超過這一極限,腦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,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,但這種極端的高溫很少伴隨疾病發生。


  發燒本身并不可怕,重要的是要去尋找病因,對癥治療。一般感冒常會發燒2~4天,如果活動力佳、進食正常則不必太擔心。但需注意感染有無惡化或發生并發癥的情形,如嬰幼兒出現哭鬧不停、活動力差、高燒不退、不肯進食、抽搐等,應盡速就診。

  通常一般濾過性病毒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就會痊愈,不應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,因為反而易造成抗藥菌種之衍生。一旦醫師建議使用,應仔細討論使用適應癥及使用時間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hh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